幹嘛這麼快?

自前幾天申請了 ArtDay.love 之後,我就很迅速地把網站版型搞定、Email、線上申請表格、藝術家地圖都已在Google上設定完成。目前就待原本說想接手主辦的藝術家決定看要怎麼宣傳及將詳細內容完成。原本約明天跟她碰面聊一下對策,但是今天接弟弟下課時經過他們家,剛好看到他們坐在前院,想說停下來過去跟他們大概聊一下。我大致讓他們知道我的進度,才發現,她應該是被我的過度積極及效率給嚇到,她還想等跟她其他藝術家朋友聊過之後再決定怎麼開始。啊我就是那種一開始做,就會衝得很快的人,我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精神狀態,我必須利用我躁鬱症"躁"的狀態來快速的把該處理的事情完成,因為我不知道我"憂鬱"的狀態什麼時候會出現。而現在的狀態,最怕的就是要我慢下來或停下來的人。因為我一旦停下來,有可能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讓事情無法順利完成。在我身上有發生過很多次的案例,包含很多設計案件都遇到同樣狀況,很多時後做完一項設計之後,因為客戶沒辦法馬上決定方向,到了後製時期,我已經失去了興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後,我不會給客戶太多的選擇,因為有時候,當對方也不知道要什麼的時候,多的選擇只是讓他們有選擇性障礙而已。…

0 Comments

Things about social media

我要怎麼看待社群網路?我有好大一段日子沒有在更新我的狀態,如我之前所說的,我太容易被外界影響,即使可能沒有人太關注我的生活,我還是會在意別人的眼光。華人社會傳承下來的惡習吧!很像非得展現好的一面給大家看,而那些醜陋的、不堪的、悲慟的就放在心裡就好。家醜不可外揚、要有抗壓性、不能透露出自己的弱點。然而在臉書上出現總是許多光鮮亮麗、自拍、炫富、假掰的無病呻吟,都被我依一取消追蹤。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除了少數很臨時的用手機上傳跟孩子們的活動,我幾乎就沒再更新我的動態。 一直在思考,社群媒體對我們生活的意義。或許,因為我未來還是希望利用它來幫我們公司或我協助設計的客戶做宣傳,所以似乎還是無法百分之百把它放棄。但是檯面上太多平台,如果要我一一去經營,一天24小時幾乎都不夠用。簡化它的話,似乎又看不出其效應。之前外甥女問我為什麼沒用tiktok,除了中國因素之外,我可能就單純的覺得tiktok的客群,可能不會是我想要的。直到看到很多我不覺得會拍短影音的人,也都開始為了快速的流量而降低了智商,加入了tiktok。愕然發現,我才是那個冥頑不靈的老人,不懂的跟上時尚的步伐。但是跟上流行腳步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當很多人跟著潮流與科技在買Tesla時,我還是在騎1966年的偉士牌跟1985年的福斯小巴。回歸原始,應該才是我追求的吧!! 但是如何在回歸原始之後,還能跟時代不脫節,這真的是一則難題。所以就在這兩個極端的理念來回拉扯中,我兩者都無法做到極致。之前自己跟孩子們在臉書跟Instagram上跟風,做了幾天的煮飯挑戰什麼的,但很像後來覺得有點刻意,煮出來的東西少了靈魂,拍出來的照片也差強人意,整個挑戰有點在應付了事,失去了最初開始的意義。後來想脫離社群媒體,但也只是自己不更新狀態而以,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看Youtube跟滑過許多別人的動態。想親手在後院蓋屋子,結果一整天的時間大部分還是黏在電腦桌前,被科技給制約住了。或許真的就必須要狠狠地拋開手機,然後讓家裡的網路斷線,我才能真的回歸原始。難道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平衡的方式嗎?這次的每日生活紀錄,到底又能持續多久,然後又再不斷的重新開始?…

0 Comments

第N次的重新開始(再續)

這都不知道是第幾次的重新開始,有文字記錄下來的是第N次,這些包含那些開頭寫了一小段跟自己說要重新開始然後一直沒開始的,或寫了一半的反省文然後還沒來得及下結論就沒再繼續的。那些沒紀錄的,口頭上、精神上的喊話幾乎每隔幾天都再不斷重複。連這篇的前言,也是重拾二月初寫到一半的日誌。 每日計畫的生活規律,總是被一些突發事件打亂。才開始早起運動,久沒發病的痛風就在這個時候發作了,讓自己廢了好幾天後,有很難回復走出門的動力。說好要整理的情緒,跟我的電腦檔案及工作空間一樣,越堆越亂,然後越不知從哪裡開始下手。想說要找時間修一下孩子房裡的燈,還沒來得及修,主臥房跟走廊的燈也不亮了,應該不是燈的問題,是牆裡面的某一條線路接觸不良,因為偶爾它還是會亮個幾分鐘。這應該是我目前人生的寫照吧!即使打開了開關,心情還是亮不起來,偶爾開心了幾分片刻,但是大部分時間是黯淡的。清楚知道問題在哪裡,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埋在牆裡的那條不良的線路修復。跟孩子們的約定無法如期完成,什麼樹屋、土屋、木屋,現在就只有一塊荒廢未整頓的後院,完成時間遙遙無期。 眼見後院的blue…

0 Comments

Art Day with Love

原本要在四月初舉辦的Art Day,原主辦單位的幾個主導人,因工作因素,無暇籌備春季的活動。大家決議想把專注力放在秋季的活動,所以臨時取消了今年四月的Art Day。這個Art…

0 Comments

Break the serve

今天一早一家人去看Vee這學期首場的排球賽,超級精彩的!!而且Vee發揮的超好的!一開始他們一直沒進分,對方一直往她的方向發球,他漏接了好幾球後,突然看到她的表情一變,開始把對方發過來的球打回去,而且有好幾次漂亮的發球,都讓對方接不到,開始重挫了對方的士氣。而整個隊伍也因為Vee的連續得分而開啟了戰鬥模式,每個人都開始有了亮眼的表現。雖然在第一場來不及把分數追回,但是在後面兩場比賽,都在一開始就把分數拉開而最終獲得勝利!! 晚上Kuiwan跟Ling再次來家裡吃韓式炸雞跟喝酒,他們是Annie之前公司的老同事,搬遷回來Austin後知道他們也搬來這裡,Annie這裡的好朋友不多,除了我們,家人也都不在身邊,所以跟他們夫妻倆聚餐、喝酒、唱歌、閒聊總是愉快。回美國後每年的感恩節及過年聚餐,總是少不了他們。去年初的寒流來襲家裡停電了好幾天,他們很熱情的收留了我們一家五口跟一條狗,那天起我就認定他們是我們的一家人了。Ling 自己開了一個說書的…

0 Comments

Multicultural Night

從記錄每日開始吧! 晚上跟孩子們參與Vee的學校Multicultural Night,今年只給了一個小桌位,根本不夠擺,去年做的那個大型台灣歷史介紹看板,根本沒地方擺,就只能擺在攤位後方當背景了。歡迎任何想要參加學校的文化日的家長來跟我索取原始設計檔去自行印製,我都已經分割成標準印刷紙尺寸(letter…

0 Comments

21/90 Home Cook Challenge

兒時記憶中,媽媽總是每天幫我們全家打理三餐,每天早上熱騰騰的番薯籤稀飯配顆荷包蛋、花生麵筋、肉酥跟花瓜,中午媽媽也會將飯菜放在不鏽鋼便當盒裡讓我們帶到學校去蒸,到了晚上媽媽準備的速度可快了,她可以一瞬眼間變出好幾道家庭料理..

0 Comments

BYC 2023 – Resilience

二十九年前曾經是我在夏令營帶的孩子, Willis,現在已經是這個夏令營的資深榮譽顧問,他一直以誠摯地表情重複地告訴我,是我創造了這一切,但是聽在我耳裡,總是感到有點心虛與羞愧。現在輔導員的心理素質比我當時好太多了!當初,我就單純是一個跟彼得潘一樣長不大的小孩罷了,每年藉由這個夏令營來逃避自己現實的成人世界。

0 Comments

One-of-a-kind Buddhist Youth Camp

BYC (Buddhist Youth Camp)是Houston玉佛寺主辦的一個暑期佛學夏令營。因為父母的關係,1993年我上大學之前參與了他們第一年創辦的活動。回想起當時,我實在對活動的內容沒什麼太多的記憶,只記得早課很久,打坐很睏。

0 Comments

Zero Distance Project :: Jenny

去年生日低調的在後院生了營火,跟著孩子圍在營火旁,幫我唱了生日快樂歌。隔天一早,去拜訪了楊家三姊妹的大姊Jenny。展開了第一次Zero Distance Project,說是個專案任務似乎太沒靈魂,但其實真的只是想找個理由,跟曾經在我生命裡占重要位置的朋友、甚至過客再次聯繫、續緣。

0 Comments